|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強基解讀|工程力學專業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4年4月21日 來源:北京航天航空大學 |
|
你的心中是否有疑問北航強基班的學習是什么樣的?
北航強基專業在北航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北航強基專業會如何培養基礎學科人才?
工程力學專業
培養方案
專業簡介
北航工程力學專業依托于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該學院是北航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1952年北航最早建立的兩個系之一,擁有院士6人,長江特聘教授6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6人。學院設計了我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創造了我國航空史上的多個第一;近5年科研經費超過10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項國家級科技獎勵。學院建有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和實驗基地,為國家培養了李沛瑤副委員長、袁家軍省長,戚發軔院士、唐長紅院士/總師,唐立院士等一大批治國棟梁、學術大師和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領導人才。學院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近年來獲得全國“挑戰杯”科技競賽特等獎3項,全國“創青春”創業大賽金獎2項,航模隊連續多年獲得國際航模設計大賽冠軍。
北航工程力學專業源于1952年成立的空氣動力學專業和1959年成立的飛機結構強度專業,二者于1962年合并成工程力學專業,奠基人是沈元教授、陸世嘉教授、王俊奎教授等一批中國力學和航空航天事業的先驅,經過近一甲子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力學人才培養和科研攻關的中堅力量,是航空科學院與工程學院的支柱專業之一。2019年工程力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2020年入選國家首批次強基計劃專業。北航的力學學科于1997年被國家教委批準為一級學科博士點,并建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力學),2007年獲批為國家重點學科,于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多輪學科評估中均名列前茅。
北航工程力學專業名師薈萃,現有教師82人,其中教授33人,中國科學院及工程院院士3人(高鎮同、李椿萱、閆楚良)、北航名譽教授黃永剛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萬人計劃國家級名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8人,國家級教學與創新團隊3個,北京市優秀教師2人。依托工程力學專業建有國家基礎力學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航空航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飛行器空氣動力學工信部協同育人示范基地等國內領先的教學實踐平臺和國家計算流體力學重點實驗室、流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航空氣動聲學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等一批享有盛譽的重點科研平臺。
北航工程力學專業圍繞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力學問題,設立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與控制三個方向。該專業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空天戰略,在人才培養上強調力學基礎扎實、實踐與創新能力突出、國際視野開闊、空天報國情懷濃厚的育人理念;以優質教學團隊、精品課程資源、國家級和省部級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實驗實踐基地打造高質量育人平臺;以高水平前沿和基礎科學研究為牽引提供高效科教融合。
培養目標
北航工程力學專業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培養數理和力學基礎扎實,具有創新思維、科學素養、報國情懷和領軍潛質的工程科學技術領域的力學基礎研究和前沿創新拔尖人才。畢業生具備扎實的數理和力學基礎,具有突出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掌握現代工程力學設計技能,具有在航空航天、載運裝備、能源動力、智能制造等眾多領域開展前沿力學研究和創新性技術開發的卓越能力。
課程設置情況
基本學制4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6年。學生至少獲得173學分可畢業。
以培養目標為導向,強基班的課程設置中核心課程包括4類典型課程:
1.基礎類課程,夯實數理基礎(99.5學分):設置《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計算方法》、《張量基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核心課程。與非強基計劃工程力學專業培養方案相比,大幅提高數理和力學類課程深度,構建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堅實的數理基礎,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實驗技能以及國際交流能力。
2.通識類課程,增廣見識,拓展視野(37.5學分):設置《航空航天概論》、《空天力學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核心通識課程,幫助強基班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具有國際視野、文化包容、跨文化協同交流能力。
3.核心專業課程,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25學分):設置《飛機空氣動力學》、《彈性力學》、《高等動力學》等核心課程,堅持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增加研究性、創新性、綜合性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意識和綜合分析能力。
4.一般專業課程,提供多元化發展平臺(11學分):設置《飛機總體設計》、《飛行器結構力學》、《飛行器飛行控制》、《飛行器隱身技術基礎》、《塑性力學基礎》、《連續介質力學基礎》、《湍流基礎》、《高超音速空氣動力學基礎》等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前沿性、時代性和個性化,幫助學生了解學術前沿和國家需求;通過系統深入的力學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深度分析、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科研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通過實踐課程培養團隊精神,奠定有效的溝通、協作、組織和領導能力。
培養方式及特色
厚植數理基礎
配備以國家教學名師為核心的名師教學團隊,針對數學、物理和力學基礎課程,開展小班課、研討課和全英文教學,突出數理基礎能力培養。對學業課程成績、核心基礎課和其他課程區別評價,著重引導學生夯實基礎,厚積薄發。組織專業化教師團隊指導學生參加數學、物理和力學類的全國大學生競賽。選派優秀學生赴國外一流大學進行短期交流和聯合培養。
本研一體化培養
實施完全學分制的個性化本碩博銜接培養機制。考慮學生本碩博銜接后進一步深造和發展方向,提供組合套餐供學生選課參考。學生在學術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意愿選擇套餐。通過對本科和碩士階段課程的銜接貫通,一方面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數理和力學基礎,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方向。符合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或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
團隊導師育人
為強基班學生實施“五導師”多維度團隊化集體導師制,即學業導師、學術導師、成長導師、朋輩導師和思政導師,并確保學生100%配備導師。
科教協同育人
依托國家基礎力學教學示范中心等國家級教學實踐平臺,為強基班打造一流的科教協同培養模式。航空學院所屬以國家計算流體力學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一流科研平臺全部向強基班學生開放。在學術導師的指導下,每位學生均將從大二開始參與實驗室研修項目,還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參與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培養專業拔尖能力。
拓展國際視野
優先資助強基班學生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和論壇。結合留學基金委創新性人才培養項目,為強基班學生提供多層次國際聯合培養機會。以111引智基地為依托,聘任國際一流學者開設暑期國際學校課程,為強基班學生打造本土化的國際育人環境。
雄厚資金助力發展
航空學院設置每年超過100萬元的多項獎學金和發展基金,包括“志在藍天”新生獎學金、航空報國獎學金、“遠航獎學金”、“蜜蜂基金”等,支持強基班優秀學生開展科技實踐創新和國際交流。
注重使命引領
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引領,著眼未來發展,立足航空航天關鍵領域,以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傳承“空天報國、敢為人先”的北航精神,不忘初心,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本研銜接專業范圍
我校對符合培養要求的強基計劃學生實行本研銜接培養。進入研究生階段后,學生主要在強基計劃所在基礎學科專業進行培養,部分學生也可根據培養方案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機械、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航空交通運輸等學科方向進行交叉培養。
畢業生未來發展
工程力學專業強基班的畢業生將具備扎實的數理基礎和力學基礎,具有突出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一部分學生將直接保送為理科專業研究生,將來成為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另一部分學生將保送為工科專業研究生,將來成為工程技術領域的領軍人才,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畢業生將是國家工程裝備制造和國防安全領域的緊缺人才,能在各種工程領域(航空航天、船舶工業、兵器工業、能源和動力等)和新興產業(海洋裝備、醫療器械、智能制造等)中從事與工程力學有關的原創性科學研究、創新性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等工作;畢業生同時也是國家重點基礎學科領域的創新源泉,可在相關的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從事前沿基礎性科研和教學工作,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注:學生入校后,具體培養方案以學院最終公布為準。
|
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