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在北京大學學強基 | 生命萬殊之妙,科研鉆堅仰高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4年4月21日 來源:北京大學招生辦 |
|
編 者 按
懷揣學科夢想與科研熱情,他們在“強基計劃”的指引下從燕園起航。沉潛精微,突破前衛,基礎學科的奧妙盡顯無疑。求學問道,親炙名賢,科研交流的魅力回味無窮。“強基”四年,他們在北大盡顯身手,迅速成長,無論是學院生活、日常課程,還是師生交流、個性發展,都有精彩紛呈。聽聽“我在北大學強基”的故事,直擊最一手的“強基”體驗。
01 得天獨厚,全面發展:學院的專屬支持
姓名:陳佳璐
年級:生態學專業2020級本科生
在大一時,學院就開設了track入門課程,專門邀請了各位PI(學科研究員)來介紹自己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對初入生科的強基同學深入了解科研方向、探索自己的科研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我所在的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track還組織了強基書院討論課,以小組為單位對track內各位PI的論文進行講解和討論,既提升了大家的文獻閱讀和匯報能力,也以此為契機,帶領大家深入了解了各實驗室的科研細節。無論未來是國內保研還是出國深造,對于生科專業的同學來說,科研實踐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學院在科研方面的引導就顯得彌足珍貴。
除此以外,在大二、大三學年,有志于科研深造的同學也可以選擇加入“生命科學強化挑戰班”,在其中接受進一步的科研訓練,如文獻分享、年會匯報、墻報展示等,這些都是科研中的必經之路。
在臨近升學季時,學院還會召開升學分享會,邀請往年保研、出國的學長學姐前來分享經驗,幫助大家盡可能順利地度過升學季。學院還多次開展傳達、解讀強基政策的年級會,為強基同學答疑解惑。
學院的等級制改革也為同學們的科研發展提供了助力,大家不必為成績再付出過多的時間,從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科研興趣方向的探索、對科研技能的鍛煉和對科研經驗的積累上,這有利于大家將精力放到真正重要的地方,無論對大家的升學深造或是更長遠的發展都無疑是有利的。
02 學科琳瑯,書海浩渺:最難忘的專業課
姓名:賈維宸
年級:生物信息學專業2021級本科生
我是賈維宸,有幸于2021年通過強基計劃叩開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大門,現已是一名大三的本科生。我們學院的老師們常言,無論是強基生還是高考生、競賽生,都可以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實驗室科研訓練等方式去探尋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向,去嘗試自己未來愿意為之深耕的領域。
學院為我們精心設置了豐富多樣的特色課程,其中不乏生物學學習所必需的實驗與實踐環節。在眾多課程中,有一門課令我尤為難忘,那就是“掃描電鏡下的美育實踐”。隨著等級制改革的試行,課程成績逐漸被淡化,于是在這門課上,我打算挑戰一些困難的樣品進行拍攝并進行個性化的藝術處理。
在老師們的鼓勵下,我與王宇同學共同查閱文獻,確定了拍攝雌蕊和花粉相互結合的主題。最后我們順利完成了拍攝任務,并將作品投遞至國內各大電子攝影比賽,榮獲了RMC電子顯微攝影比賽一等獎、第十四屆中國電子顯微攝影大賽二等獎等好成績。在2023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中,我們榮幸地領取了獎勵。課程報告時,孟世勇老師對我們的拍攝成果表示感興趣,并在后續指導我們完成了相關論文的寫作,目前該論文正在投稿中。
回首這段時光,我深感強基計劃不僅圓了我的北大夢,更為我提供了更廣闊的天空去展翅翱翔。在學院里,老師們用他們的智慧與熱情為我們指點迷津,為我們的學術之路保駕護航;更為重要的是,強基計劃體系下的學院課程設置和針對本科生的科研訓練,不僅幫助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更增添了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力量,為未來的學術生涯、工作乃至中國生命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附錄:
參賽作品: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電子顯微攝影大賽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作者:賈維宸 王宇
參賽圖:《雌蕊之吻》
拍攝時間:2023/5/23
樣品類型:生物樣品(雌蕊為主),質地較軟
制作方法:取樣—>醛類固定液 FAA—>緩沖液PB漂洗三次—>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100%乙醇三次—>臨界點干燥2h—>裝臺粘樣—>離子濺射鍍膜—>拍照
儀器型號:ZEISS Gemini360型號電鏡,參數見圖片最下面一行

拍攝樣品為蘭花矢車菊(Cyanus segetum)雌蕊樣品,同時幸運地拍到了雌蕊上的花粉,藍色的為雌蕊,而雌蕊上黃色的咖啡豆一樣的物體是花粉,雌蕊兩半對稱開裂好似人的嘴一樣,和花粉“親密”接觸促進花粉管萌發,孕育出新的生命。一方面,這種雌蕊和花粉相互作用是在同一科下是高度保守的,菊科很多植物有類似結構,這一顯微攝影具有很大分類學、演化學意義;另一方面,植物的雌蕊和花粉也可以像動物一樣親吻,仿佛在傳達愛意,孕育新的生命,十分浪漫。
未上偽彩圖片:

姓名:謝雨路陽
年級:生物科學專業2022級本科生
作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強基生,我深深感受到學院注重學生扎實基礎和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理念。在兩年的學習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門專業課是大二上半學期的“生物化學”課程。該課程為全英文授課,也是我接觸到的第一門比較難、比較“硬”的專業課,在初期我甚至會對這門課有所焦慮和畏懼。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適應,我逐漸發現這門課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也在課上收獲了很多,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該課程全程使用英文,包括課堂講授、課件、作業和考試,我一開始會擔心能否聽懂和看懂老師教授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確實出現了有些地方聽不太懂、很多專業詞匯沒有接觸過的情況。然而,這一情況是可以通過課后及時補充和復習來解決的,課后再過一遍課件,解決課上遺留的問題,也能夠促進我們更好地掌握課程的相關知識。
此外,全英文授課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在此后遇到相關知識不再需要在腦海里把中文和英文做一遍翻譯轉換了,第一遍學習時就使用英文能讓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不同的概念,相關專業英語詞匯的積累也對日后的學習和科研大有益處。
“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知識體系非常龐大,涉及的物質、代謝途徑非常多、非常細節,但又需要我們最后把所有知識串成一個整體框架。雖然課程的難度也會給我的學習帶來阻力,但同時也會促使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門專業課上,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同時,期末考試cheating paper(可以帶入考場的一張A4紙)的設置也能讓我抓住學習的重點,更多地關注各個代謝過程的機制和關聯,而不是死摳一些細節。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課程部分是一個論文形式的小組作業,要求我們選擇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內容寫一篇綜述以及據此做上臺匯報。通過這項作業,我們能夠深入地去了解生化領域一些重大的發現和進展,鍛煉英文寫作和匯報、小組協作和團結互助的能力。
總的來講,“生物化學”這門課讓我開始逐漸了解怎樣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也讓我對自己所在的專業有了更廣泛、更深刻的理解。非常感謝學院的課程設計以及老師們的耐心教導,讓我們能夠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03 深稽博考,研精覃思:本科生的學術科研
姓名:梁雅琳
年級:生物科學專業2021級本科生
強基計劃非常適合有志于基礎科學研究,特別是有志于生命科學研究的同學報名。生命科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僅僅通過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特別需要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實踐。強基計劃強調本博貫通培養,這與生命科學這個學科的特性是很契合的。
為鼓勵同學們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實踐,學院開設了一系列科研相關的課程,如大一時的研究前沿課,依據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分班,每班邀請相應領域的PI來介紹其實驗室所進行的研究課題和前沿的研究進展;還有科研實踐課,同學們在進入實驗室進行一年以上的科研訓練后,就可以申請科研實踐答辯,通過后就可以獲得實踐學分;此外還有學校的本科生科研項目。以我為例,我在大二的寒假加入了實驗室,申請了本科生科研項目,進行去泛素化酶USPX翻譯后修飾與腫瘤發生發展的相關研究。通過研究,我對于蛋白質的泛素化、細胞周期乃至分子生物學及細胞生物學領域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生科院試行了績點改革政策,將專業課改為等級制評價。這個政策的初衷也是減輕大家在專業課上的過度“內卷”,讓大家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參與科研,這與強基計劃也是一脈相承的。
04 未名年華,鵬霄萬里:燕園四載與無限未來
姓名:張昊寧
年級:生物科學專業2021級本科生
在學習方面,生科院豐富的課程設置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必備的生物基礎知識外,數學、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的課程都植入了生物科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這些課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數理基礎,使我能夠自由地選擇未來科研道路,幫助我更好地入手某一專業領域。學院還安排了諸多英文授課課程,現在看來,對于科研大有裨益。
此外,近兩年等級制的推出和試行緩解了我在學業上的壓力,加上大三下半學期課程減少,讓我能夠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參與科研,盡可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總體而言,我認為生物專業很多時候要求我們在學習上廣泛,在科研中深入,盡管許多知識在考試過后大都被遺忘,但留下的大致印象也對我們有不小的幫助。
在生活方面,很大程度上要感謝院學生會、院團委和學工辦老師的精心策劃與付出,使得我在生科院的課余生活十分豐富多彩。有輔助學習豐富技能的有趣課程、有放松身心縱情歡樂的聯歡晚會、也有強身健體的體育賽事。除此以外,生科院的人文關懷我認為也是十分突出的,比如129活動時候的慰問,以及疫情時期的物資發放,學院上下齊心關注同學們的生活水平。總之這三年我過得還蠻開心的,結交了許許多多優秀可愛的朋友。
|
關于北京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