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大學:國際科學智能聯盟在京成立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5年5月10日 來源:北京大學 |
|
5月9日下午,國際科學智能聯盟(International AI for Science Union)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科學報告廳舉行。該聯盟由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等50余家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業領軍企業共同發起,旨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科研范式變革,加速科學發現與產業轉化協同發展,正式開啟“大科研時代”新篇章。
全球智慧協同,構建科研新圖景。在“AI for Science”重塑學科邊界、貫通產學研鏈條的背景下,聯盟成立活動匯聚全球科學界與產業界代表。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深圳研究生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表示,北京大學將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優勢,聯動全球頂尖力量,為科學智能領域提供核心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科學智能學院名譽院長、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鄂維南指出,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凝聚跨領域人才,推動跨學科的深度融合,帶來更大的探索空間、更高的探索效率,加速科學發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管海兵表示,上海交通大學期待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聯盟成員單位一起攜手共建AI驅動的跨學科科研協作平臺,匯聚“算力-算法-數據-人才”關鍵要素,推動產學研融合與成果轉化。
聚焦核心要素,重構科研生態。聯盟將圍繞算力、算法、數據、問題與人才五大核心要素,打造開放共享的科學智能基礎設施。通過構建“基礎工具鏈-共性技術平臺-場景化應用”全鏈條技術生態,推出系列智能化科研工具與開放平臺,助力科學家突破理論瓶頸,賦能企業實現“元創新”。同時,聯盟還將建立多元化資金支持體系,為技術研發至產業轉化提供全鏈條支撐。
服務國家戰略,深化全球合作。作為“AI for Science”領域的先驅者,聯盟將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產業專項規劃。在國際化布局上,聯盟將通過發起國際賽事、制訂技術標準、共建跨國實驗室、創辦學術期刊等行動,推動中國科研智慧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產學研深度聯動,共促可持續發展。此次活動特設聯合成果分享環節,匯聚近百名政府代表、學術領袖及企業高管。北京大學教授高毅勤、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延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林江、深勢科技創始人兼CEO孫偉杰、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北冥實驗室主任王龍等嘉賓分享了AI在生物醫藥、材料科學、基礎平臺等領域的應用合作成果。來自中國移動、百度、比亞迪等企業的代表就聯盟發展戰略展開深入探討,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聯盟的成立將加速構建“科研-產業”雙向賦能通道,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創新人才培養,奠基未來科研。聯盟將助力推動高校構建“AI+Science”交叉學科課程體系,通過產學研協同機制破解行業底層理論難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長、科學智能學院執行院長田永鴻表示,聯盟將把握全球科研范式變革機遇,為國家戰略需求與科技進步提供支撐。
此次活動標志著我國在“AI for Science”領域邁出關鍵一步。未來,聯盟將以“智能”為羅盤、以“創新”為引擎,持續推動科學探索邁向更高維度,為全球科技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
關于北京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