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理工大學舉辦AI變革與科教創新論壇暨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大會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5年5月19日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
|
5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學AI變革與科教創新論壇暨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大會在中關村校區舉行。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某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樊邦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侯曉,首都師范大學校長方復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研究員毛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錢德沛,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宏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喬紅,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李春明,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海福,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騰訊技術委員會主任王巨宏,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王云鶴,安徽大學校長孫長銀,南京理工大學原副校長何勇,中北大學副校長尹建平,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校長姜瀾等全體校領導出席大會,學校相關部門、學院負責人,師生代表參加大會。大會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主持。
姜瀾代表學校向與會專家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近年來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北京理工大學對人工智能高度重視、提前布局,具備扎實基礎。學校將通過“一零一一”(“10高-11力”)工程全力推進人工智能學院建設,即堅持戰略定位高舉高打、學科建設高原高峰、發展路徑高維高階、產教融合高質高效、國際競爭高位高速的“10高”發展戰略;構建“教師-學生-AI-環境-文化”的“五元”育人新模式,著重培養學生思想品德以及以創新創造力、工具使用力、知識獲取力、問題分析力、邏輯思考力、自我驅動力、表達溝通力、規劃制定力、行動執行力、組織領導力、評價選擇力為核心的AI+能力矩陣。他強調,要打造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新高地,構筑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突破策源地,創建智慧變革一體化示范區,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貢獻獨具特色的北理工方案。
王博介紹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思考與北理實踐。人工智能時代,AI重新定義了人才和人才培養,培養學生的精準提問能力、思辨創新能力和協作領導能力(三原力),才能夠更好的滿足人才成長需求。北理工智慧教育行動方案從智慧教育研究、智慧教育素養、智慧工具構建、智慧實踐教學、智慧課程建設、智慧管理體系、智慧基座構建等7“智”維度規劃了28項行動,協同推進智慧教育實踐。人工智能學院將整合校內外AI優勢資源,匯聚國家級AI頂尖領軍人才,布局AI基礎、AI技術、AI系統、AI安全、AI應用五大學科方向,圍繞 “極微觀、極宏觀、極極端、極交叉”AI四極發展方向開展科技攻關,建立 AI卓越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構建智慧運行保障體系,努力建成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學院。
張軍、姜瀾和與會專家一同為人工智能學院揭牌。
大會發布了《智慧教育行動方案》。
戴瓊海作題為《人工智能發展新奇點》的主旨報告,探討了人工智能在邁向通用智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奇點”及其影響。王海峰作題為《大模型技術及應用》的主旨報告,介紹了大模型技術的創新應用。
人工智能將深度改變科技創新的范式、教育教學的模式、人才定義的樣式。與會專家圍繞人工智能學院建設、人工智能賦能科教創新進行了主旨發言。
附相關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深厚積累,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成立了自動控制系、80年代成立了計算機科學工程系,是國內較早從事人工智能相關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高校之一。近年來,學校在人工智能領域全面布局、持續發力,獲批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首批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12個重量級科教平臺,建立了完善的“本-碩-博-博士后”AI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深化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交叉聯動,廣泛聯合龍頭企業共同打造AI自主應用生態,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了領先的教學、科研與人才優勢。
人工智能學院將打造“一核多能”AI創新復合體,構建起“XAI”交叉融合的自主創新生態,有力推動AI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全面支撐學校全員AI教育和全校智慧變革。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學校將在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增設“卓越班”,通過本博貫通培養,7年即可取得博士學位,人工智能學院將負責其中人工智能方向拔尖人才培養;此外,學校還將在徐特立學院增設“智能班”,通過學科交叉筑基、產教融合賦能、本碩博貫通,培養人工智能領域交叉創新復合型人才。
北京理工大學網絡信息技術中心將升級為數字化與智算技術中心,全面融入人工智能學院,為學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與科學組織的治校理教提供全方位算力底座與智慧支撐。
|
關于北京理工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