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頂天立地 樹德明智 奮斗創新——電子科技大學曾勇校長在2021年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1年6月29日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 |
|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滿懷喜悅,隆重慶祝2021屆的同學們順利完成學業。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學校、代表亞非書記,向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美好的祝愿!向為你們成長成才辛勤付出的師長、父母、親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畢業的9636名同學中,本科生有4774人、碩士生有4552人、博士生有310人,其中,本碩博留學生有172人。你們每位同學在成電的獨特經歷,構成了成電絢爛多彩的畢業畫卷,就像成電校園里春夏秋冬、歲歲年年與你們相伴的銀杏、水杉、香樟、楨楠、梧桐、桉樹、榕樹、藍花楹、杜英、玉蘭、櫻花、含笑、海棠、茶花、桃花、梨花、石榴花、合歡花、格桑花、梔子花、金桂、銀桂、芙蓉、臘梅、紅梅,還有生命力頑強的“二叉樹”……(如果我沒有說全,請你們在畢業留言中補充)你們留在校園,并將伴隨你們一生記憶的,是課堂的場景、實驗室的艱辛、小組團隊的氛圍,挫折的沮喪、成功的喜悅,宿舍的夜談(無論你們失眠了多少個夜晚)、食堂的味道(無論你們滿不滿意)、球場上的汗水(無論發生了多少次肢體沖突)、回響在校園夜空中的跑步聲,成電講臺啟迪人生的智慧、成電辯壇唇槍舌戰的精彩、成電舞臺美輪美奐的享受,還有食堂師傅為你們準備的年夜飯和畢業餐,輔導員老師、心理老師和宿管阿姨為你們奉獻的愛心,以及呵護你們健康的醫護人員,守護你們安全的保衛隊員,更有兄弟姐妹永存的情誼……一句話,你們留在成電校園的,是最美的青春年華。當然,還有曾經的女友或男友的身影。
你們每一位同學都是母校彌足珍貴的兒女。如果畢業典禮是一場不會結束的歡聚,我愿意講述或傾聽你們每一位的成電故事。可惜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我只能與大家分享你們中少數幾位的故事。
你們當中,有一位物理學院的本科女生,普棉棉同學。她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最初想法,選擇到中核404工作,以弱小的身軀扛起了獻身國防的重擔。還有一位女生,信通學院的本科生祁曉婷同學。她選擇到新疆克拉瑪依基層工作,把學到的專業知識帶回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經管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周千馳則是一位數次與西藏結緣的女同學,她曾因旅行和學業兩度入藏,研究生學習期間也始終堅定自己赴藏工作的決心。今年畢業后,她將第三度進藏,希望用自己所學助力祖國邊疆發展。公管學院的本科生張伊燾同學則放棄了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的錄取,選擇作為一名選調生回到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家鄉。她說,“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我的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我貧困的家鄉。”
這四位女生的選擇升華了她們的人生,她們是眾多成電學子獻身國防、基層、邊疆和艱苦地區的代表,是成電學子中的巾幗英雄,是成電的驕傲,讓我們向她們致敬!
你們中有一對情侶,他們是英才學院的于勁松同學和信通學院的姚迎奧同學。勁松同學本科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等獎、四川省優秀畢業生等獎勵和榮譽,還曾擔任班級團支書、校院朋輩導師,受邀參加大型青年互動分享節目“成電青年說”,并以優異的成績直博上海交通大學(無線通信方向)。迎奧同學本科期間則獲國家獎學金、感恩中國近現代科學家獎學金、2020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O獎)、四川省優秀畢業生等獎項和榮譽。她曾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加拿大參加科研實習項目,并最終選擇赴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網絡安全方向碩士。
還有一對情侶,是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蔡經緯同學和葉雯靜同學,他們分別是本科2017級集成電路四班的班長和副班長。經緯同學在校期間,獲國家獎學金和唐立新獎學金,擔任新生骨干訓練營導生,獲“成電杰出學生”稱號。雯靜同學則獲國家獎學金,擔任2020級集電六班導生、輔導員助理。他們兩位分別以專業第一和第二的成績同赴清華大學深造。
這兩對情侶是成電學子中既學業精進、全面發展,又收獲愛情的典范。所以同學們,你們一定要在自己人生的內存中,給自己,給至愛的人,也留夠足夠的“空間”。讓我們為他們祝福!
我還要提到三位博士生。一位是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超同學,他深耕基礎材料研究,關于量子金屬態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是我校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在Science正刊上發表的在我校實驗室完成的原創性成果,并入選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第二位是電子學院的舒一洋同學,他致力于超寬頻射頻/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領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發表了2篇有“芯片奧林匹克”之稱的ISSCC會議論文,其中一篇是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射頻集成電路領域唯一入選ISSCC 2021的亮點論文。還有一位是機電學院的尼日利亞留學生Bamisile,在成電攻讀博士期間,在新能源與智慧電網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系列創新性論文,入選成都理工大學的“珠峰人才計劃”,即將被成都理工大學聘為正高級研究員。這三位同學,都是“成電杰出學生”稱號獲得者,是成電學子中頑強拼搏、勇攀科學技術高峰的榜樣,讓我們為他們而自豪!
同學們,在成電求學的時光,你們和祖國同行,與學校共進,見證了學校邁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目睹了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況,親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夢想成真。特別是在令人難忘的2020年,成電師生與全國人民一道,眾志成城、攻堅克難,以主動擔當、踏實作為的精神書寫了成電人的“戰疫”故事。
同學們,你們即將揚帆起航,踏上人生新征程。你們面對的“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你們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去擁抱未來,值得深思。作為你們的師長,希望大家把個人的成長發展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成電智慧和成電力量。下面,我講三點,作為對你們的臨別贈言。
第一,做“頂天”者,心懷家國。傳承紅色基因,惟祖國與信仰不可負。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成電是一所擁有紅色基因的大學,在艱辛求索、篳路藍縷的上個世紀,一大批優秀的共產黨員和知識分子無私奉獻、嘔心瀝血,才有了成電的誕生和發展。我們的老校長顧德仁先生26歲時放棄了在美國免試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沖破重重阻撓回到祖國。1954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作為創業者的顧先生來到新組建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擔任無線電系主任。在此后的日子里,顧先生在擔任教學工作的同時,致力于我國電視技術的攻關,是我校信號、電路與系統學科的創始人,也是我國第一批從事電視技術研究的專家和行業領軍人物。同學們可能不知道,你們現在每天都能觀看的、家家戶戶都有的彩色電視能得以播放,正是我們的顧老校長帶領其團隊牽頭攻克的科技難關——20世紀70年代初,顧先生被委任當時的國家重要項目“十四省‘彩電大會戰’”項目攻關組技術總負責人。自行設計、自行加工、自行安裝、自行調試、苦干巧干,不畏干擾,堅持科學的技術路線,歷經近三年時間,顧先生帶領電視團隊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與全國同行一道,讓廣大人民群眾終于觀看到了中國人自己的彩色電視圖像!然而顧先生卻始終保持勤儉樸素的本色,他擔任校長期間,到北京出差,還堅持坐公交車去辦事。在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到老一輩共產黨員和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與風骨,他們堅持科技報國,為振興中華而艱苦奮斗、鞠躬盡瘁,為民族電子工業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今天的你們,要繼續仰望星空,走在科學前沿,破解影響世界和人類發展的科學尖端問題;更要堅定信仰,承擔使命,產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一流科研成果。期盼你們鷹擊長空,放手拼搏,與萬類霜天競自由!
第二,“立地”扎根,實干實學。小我融入大我,惟初心與使命不可忘。
同學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華誕,同時也將著眼新中國成立百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作為親歷“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新時代青年,你們承載著特殊的歷史際遇和光榮的時代使命。越來越多的成電學子志存高遠,自覺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把實現個人理想與服務國家和人民有機結合,把論文與成果書寫在祖國大地上,做“平凡崗位”上的“不凡英雄”。
今年33歲的劉沈廳校友,從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畢業后,放棄公派留學和留校的機會,于2016年底回到家鄉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做起了職業農民,創辦了家庭農場。他把科技引入柑橘種植,經過幾年的辛勤耕耘,2020年,農場第一年掛果就采收30萬斤,實現收入135萬元。目前,剛剛獲得“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的劉沈廳,正忙著籌備自己的第二家農場,他還準備聯合政府、高校和農戶,共同發起“雙百”計劃——培養行業帶頭人100名、影響100名大學生服務“三農”、振興鄉村。
同學們,你們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深深扎根祖國土地,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希望你們心懷“國之大者”,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第三,樹德明智,開拓創新。實現個人價值,惟奮斗與自強不可怠。
在學校第三期的“成電黨史故事匯”節目中,邀請到的是我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楊萬麟教授。1962年,年僅17歲的楊萬麟考入我校無線電系導航班。1984年,他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雷達理論和技術,從此走上了雷達研究的道路。當時美國正在研究一種新型成像雷達,楊老師廢寢忘食地學習,僅用10個月就掌握了這種新型雷達的核心技術,并開展了更深入的研究。1985年9月,從賓州大學畢業后,他毅然回到祖國,在此后的多年里,楊萬麟教授帶領我校雷達與定位團隊,在國防科研領域不斷探索、開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今,雖然年已76歲,他仍然堅持科研,為國防科技貢獻智慧。同學們,你們在今后的道路上更要加倍奮斗努力,勇于創新,在人生歷程中實踐良知美德,實現個人價值,去完善自己最為獨特的生命體驗。
同學們,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惟奮斗者進,惟奮斗者強,惟奮斗者勝。希望你們頂天,敢與高者攀;立地,敢與強者拼;樹德,敢與速者競!明天你們就要背上行囊,帶著對人生的憧憬、對理想的追求,還有早已烙印在你們內心深處的“求實求真、大氣大為”校訓精神,走向遠方。每當你們想“躺平”時,在成電度過的日日夜夜,將成為你們再次站起來的動力!希望同學們以民族復興的步伐為節拍,以不懈奮進的青春為旋律,譜寫新時代的命運交響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親愛的同學們,從明天開始,你們就是母校心中的校友。確認過眼神,你們都是成電人。有人說,大學最值得帶走的不是知識,而是姿勢,把成電這個“pose”保持30年,你未來的履歷,將永遠打上“Made in UESTC”的標志。在茫茫人海中,不需要名片,你們都應該相互扶持,讓你們的同窗在每一個機會中得到最燦爛的綻放,在每一次失落中得到最溫暖的安慰。當初春清爽枝條上光潔的玉蘭、秋晨桂花與香樟交融的芬芳、深秋滿目金黃的銀杏,在你們喪失時間標識的夢中縈繞不散時,就是母校對你們的呼喚。當你們歷經風雨,再度歸來時,將滿載人生的甘苦和智慧,與今天出發的你們,與懷著夢想與初心的彼此,相逢于美麗的成電園,深情地對母校說一聲:我回來了!
謝謝大家!
|
關于電子科技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