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汲取精神力量,勇擔復興大任——南方科技大學薛其坤校長在2021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1年9月6日 來源:南方科技大學 |
|
親愛的2021級同學們,各位來賓,各位老師:
大家晚上好!
九山一水,芳華南科。在塘朗山下、大沙河畔的美麗星空下,我們迎來了南科大新十年的第一批新生。讓我們對1160名本科新同學和1735名研究生新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我代表學校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和親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今年是南科大入學新生最多,研究生新生人數首次超過本科新生的一年。同時,國際本科生將全面進入書院,6個書院都有國際生。經歷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的高考和研究生考試,能夠萬里挑一進入南科大,足已證明你們的優秀。雖然剛剛開學,大家已經給我帶來了很多感動。不少新生作為志愿者,參加了學校的迎新工作,書寫了“新迎新”的佳話;不少同學在軍訓時就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展現了對黨和國家的赤誠之心;周三晚上,我和同學們一起冒著大雨觀看了《橫空出世》,看著同學們在雨中堅持的身影,我既欣慰又心疼、感動。很多同學都在第一時間寫了觀后感,表達對老一輩科學家的崇敬之情和立志科技報國的信念追求;不少同學,積極參加“尋找零零后”暑假實踐活動。在剛才的迎新短片中,大家也看到了,從祖國最南端瓊海椰子寨到西南邊陲云南普洱景谷縣,從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到山東沂蒙山區的孟良崮、四川的鋼城攀枝花,同學們探尋了一個又一個百年前“零零后”的感人故事,在講述黨史的過程中,你們展示了南科新青年“以史為鑒,自立自強”、“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情懷。
一百年來,一批又一批視死如歸的革命者舍身忘我、前赴后繼,一代又一代信仰堅定的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斗、創造輝煌。他們的身影雖然遠去,但是他們的精神卻一直在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崇高精神是偉大事業的靈魂,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賡續,才能夠在前行道路上披荊斬棘、無往不勝。同樣,一所優秀的學校、一所杰出的大學也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譜系。
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科技大學和新型研究型大學,南科大如何建設成為一所令人尊敬、令人向往、具有靈魂的新型研究型大學?這是學校發展必須回答的百年之問。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南科大和南科人要在傳承精神譜系中鑄就信仰之魂,要在賡續紅色血脈中堅定理想信念,要在學習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形成我們獨特的精神譜系。
南科大精神發軔于自身十年來的發展實踐。十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的創校精神,“創知、創新、創業”的辦學特色。
南科大精神賡續于時代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包括在黨的百年歷程、70年的新中國發展以及40年的改革開放中,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抗戰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特區精神等等。
南科大精神厚植于中華文明5000年的文化根脈。精神來源于偉大的民族自信: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德育文化、教育思想。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共同定義南科人的精神,正式確立自己的校訓,那就是“明德求是,日新自強”。
南科人的精神是“明德”。“明德”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中國傳統教育以德育為核心,培養崇高的道德理想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之一。新時代大學如何更好踐行“大學之道”“守正之道”?愛國奉獻、恪守正道是中國一流大學的光榮傳統,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南科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就要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守立德樹人使命,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明德”也寓意著南科大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把師德師風建設融入校訓校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清心自守,正道直行。明德樹人,是我們最根本的精神底色。
南科人的精神是“求是”。“求是”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我們黨一向倡導的思想方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馬克思主義最好的結合。做人、做學問、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只有將求是精神落實到辦學治校各個方面,才能實現學校的持續高水平發展,尤其是在科學研究的實踐中。實事求是的實質是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而這種科學精神也是人類精神世界中不朽的旋律。它能夠激勵人們消除愚昧思想,尋求真理和創新,不斷推動社會進步。求是治學,是我們的知識追求和科學信仰。
南科人的精神是“日新”。“日新”也出自《禮記·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既是哲學命題也是實踐命題,是對事物推陳出新的發展規律的探索與把握,也是對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實踐認知。作為一所誕生于深圳的新時代新大學,南科大肩負著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使命,以創新立校,以改革興校。在時代背景下,“日新”成為推動這所大學創建發展的不竭精神動力,也在創建發展過程中凝練了開放包容、上下求索、勇于變革、追求卓越、臻于至善、力求極致的精神特質。“日新”是包括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在內的全體南科人廣具共識的價值認同,是南科人自我生長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桅桿。日新立校,是我們一以貫之的辦學特色。
南科人的精神是“自強”。“自強”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是能力的塑造,是服務人民的能力,是新時代民族精神的體現。自立自強是應對外部環境新變化的迫切要求,是科技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南科人要胸懷“國之大者”,瞄準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為國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鑄造“國之重器”;要有引領世界科技發展、造福人類的擔當和能力,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我們中國人的貢獻。自強報國,是時代使命和信念追求。
明德樹人、求是治學、日新立校、自強報國,共同構成了南科大作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精神內涵。“明德求是”是南科人的精神坐標,“日新自強”是南科人的實踐取向,二者構成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的有機統一,彰顯了個人修為、大學追求與報國擔當;“明德求是,日新自強”體現了南科大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之道,以南科大實踐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明德求是,日新自強”是南科大及南科大人的行為準則及道德規范,是師生矢志奮斗的“價值標桿”。
“明德求是,日新自強”,寥寥八字,指引立身治世之本和為人求學之道。校訓是學校的靈魂,體現全體師生的精神風貌,體現在學風、作風、師德師風上,存在于學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中。在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南科大和南科人其實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明德求是,日新自強”。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范例;我們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深度參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一批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淡薄名利、甘于奉獻的學問之師、品行之師,集聚在南科大這片高等教育改革的熱土,踐行自己的科學宏愿與報國理想。一屆屆南科大學生,以昂揚姿態奔赴青春奮斗之約。今年河南洪災時,2020屆生物系畢業生杜浥塵前往抗洪一線,用汗水在大堤上點亮志愿之光。2021屆金融系畢業生王雨寧等入選“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助力西部地區發展。2019級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本科生張彤、2017級統計與數據科學系本科畢業生鄧春麗入選聯合國志愿項目,將奔赴國外開展國際志愿服務等;楊學明院士團隊“實驗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干涉現象”、張立源教授團隊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南科大科研成果連續兩年榮獲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比比皆是。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將和南科大一起,開啟新十年的新征程。我想和大家分享三點體會:一是去發現和認識更好的自己。希望你們在南科大的學習時光,是一趟尋找之旅、發現之旅。學校將為你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希望你們廣泛涉獵,構建全面的知識結構,從而找到自己熱愛的興趣所在。二是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想象力變成現實的歷史。想象力的來源,是對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三是要鍛煉出健康的體魄。開學初的軍訓,既是對大家身體的鍛煉也是對大家精神的陶冶,看得出來大家的精氣神都有顯著的變化。希望大家在學校期間養成運動的習慣,文明其思想,野蠻其體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同學們,強國時代的接力棒、建設一流大學的接力棒現在傳遞到你們的手中。希望大家以“明德求是,日新自強”校訓為指引,錘煉品德修為,厚植家國情懷,做愛國愛校的“明德者”;希望大家珍惜學習時光,潛心求知問學,做追求真理的“求是者”;希望大家善用學習資源,提升能力才干,做不斷完善自己的“日新者”;希望大家擔當歷史使命,勇攀科技高峰,做奮發報國的“自強者”。希望你們在南科大的求學生涯中“善其身”,而后能“濟天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現代化強國建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努力學習的征程中譜寫人生絢麗的篇章。
謝謝大家!
|
關于南方科技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