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向新出發、不負韶華 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強國追夢人——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校長在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2年9月16日 來源:華南理工大學 |
|
向新出發、不負韶華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強國追夢人——在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張立群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老師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時間鐫刻嶄新年輪,青春書寫奮斗華章。今天,神采飛揚、激情四溢的新生學子們跨越山川河湖,如約相聚華園。我們在廣州國際校區新落成的體育館隆重舉行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共同見證6909名本科生、6286名碩士研究生、1278名博士研究生成為新的“華工人”。此刻的你們,此刻的我們,實現了最美好的雙向奔赴,令人激動萬分、感慨萬千。首先,我謹代表熙春書記,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同學們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祝賀!向陪伴你們成長的家長、老師和親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以夢為馬苦奮斗,大志初酬應傲首。對于同學們來說,新冠疫情幾乎貫穿了你們的高中、大學和研究生的求學時光,你們在疫情之下“逆風”成長,在汗水和淚水中拼搏,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華工展開雙臂擁抱你們,為你們驕傲和自豪!或許你們還有一些遺憾,那不算什么,人生萬事從長計,跬步江山即寥廓。在華工人的眼中,你們就是我們最可愛的孩子,最有才華的學子,就是華工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華工的希望與未來!
同學們,我和你們一樣,都是新的“華工人”。華工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校園很美很大,要么古樸典雅,要么現代時尚;擁有一批名師大家,造詣深厚、愛生如子;莘莘學子青春激昂、創力迸發。這是一所環境優美的大學,也是一所底蘊深厚的大學,更是一所面向未來的大學。華工輝煌的背后,是悠悠百年的歷史積淀,是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是深深內化的價值追求。今年11月,我們將一起迎來學校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讓我帶同學們簡單回顧和總結一下:
百年接續奮斗,百年凱歌前行。105年前,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成立,這是學校可以追溯的辦學源頭之一。她是廣東最早開展工程教育的學校,也是華南地區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涌現出一批青年運動領袖,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貢獻,世稱“紅色甲工”。
不忘初心使命,七秩砥礪奮進。70年前,學校正式組建于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期,是當時全國“四大工學院”之一。70年來,前輩先賢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奠定了學校作為華南地區教育和學術重鎮的地位。學校先后進入211工程、躋身985工程、榮登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勇立時代潮頭,譜寫時代新篇。近年來,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和學校四方共建廣州國際校區以來,學校辦學空間大幅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國際影響持續擴大,形成了“一校三區”高水平辦學新格局。8個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4個學科入圍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等。
七十載木鐸金聲弦歌不輟,百余年滋蘭樹蕙華章長續。至今,學校已累計培養各類學生57萬余人,一大批校友成為杰出的學術大師、行業翹楚、企業領袖以及黨政軍精英。據不完全統計,學校培養了兩院院士15名、將軍5名、上市企業創始人、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超200名等,他們或潛心學術、攀登高峰,或心系人民、服務家國,或創新突圍、引領行業,身體力行彰顯“厚德尚學、自強不息、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華工精神,學校因此被譽為“企業家的搖籃”“工程師的搖籃”和新能源汽車界的“黃埔軍校”。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面向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見證歷史,你們就能更充分地感受到華工的發展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前途都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華復興,華工有責。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在這樣一個時代與人生的特殊“交匯點”上,在你們初入華工的“開學禮”上,作為新任校長,我想與你們一起,以新的姿態、新的形象,向新出發,并分享我對你們的三點希望。
一是志存高遠,心系祖國,胸懷天下,長中華民族“志氣”,長華工人“志氣”。
志氣是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是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錚錚誓言,是震撼世界的“兩彈一星”元勛們的精神支撐。志氣源于堅定的崇高信仰、體現遠大的理想追求。你們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就能不因瑣碎而煩惱,反因大愛大道而從容。
丹心從來系家國。一代代華工人,以敢許人間第一流的青云之志,與國家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與時代齊奮進。以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的楊匏安,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位“審計長”阮嘯仙,“刑場上的婚禮”的主人公周文雍等為代表的“甲工”青年師生,不怕犧牲、敢于斗爭,創建中共廣東黨、團組織,作出了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偉大奉獻和犧牲。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本科生、“最美大學生”李莎,是學校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2020年5月,她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教育脫貧攻堅征程上,用生命書寫了青春壯麗之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你們中間,藝術學院2022級新生李俊亨,今年8月主動加入重慶山火的救援志愿活動,走山路、背水袋、運物資,他用頑強與堅毅詮釋了華工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與志氣。
去年,學校啟動了紅色基因傳承工程,設計了校園紅色史跡和重要紀念地游覽線路,發布了手繪地圖。我想請同學們走一走學校中山像、泳池銘、民主廣場等十個紅色“打卡點”,追溯百年紅色印記,聆聽背后的故事,體悟創校宗旨、立校根本、興校歷程、強校路徑。希望你們通過實地研學,主動向前輩先賢學習,心懷“國之大者”,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不斷明理悟道、增信強志、崇德修身、力行報國,當仁不讓、當之無愧地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二是自立自強,不懼壓力,不畏挑戰,硬中華民族“骨氣”,硬華工人“骨氣”。
骨氣是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是民族英雄吉鴻昌“我是中國人”的傲骨,是華為公司等眾多中國企業自立自強不懼打壓的精神,是中華民族雄赳赳氣昂昂不怕犧牲抗擊外侮的精魂。
華工人的錚錚鐵骨是一脈相承的,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新中國成立后,各項事業百廢待興,當時的華南工學院匯聚了一大批知名的工科專家和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下,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實現了一項項重要突破。我們的首任院長羅明燏,一生堅守著華工人的骨氣,堅守著一定要打破發達國家對中國人歧視的心愿。英美留學后,美國航空顧問委員會對他以高薪挽留,但他毅然謝絕,歸來報效祖國,嘔心瀝血,拼搏奉獻,成為傳奇的“海陸空專家”。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華工人懷揣中國人就是能行的信仰與骨氣,積極投身到產業革命中,挑起民族工業發展重任,TCL、創維、中集集團、東鵬陶瓷、小鵬汽車、粵芯半導體……一個個響當當的民族品牌享譽世界,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彰顯了華工人永不服輸敢為人先的骨氣。日后你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將會遇到許許多多的老師和同學,將會進一步體會到華工人這一寶貴品質。
同學們,當今世界風云變幻,科技和經濟競爭異常激烈,由資源爭奪、國家安全、信仰分歧和霸權主義等引起的局部戰爭也十分慘烈,地球文明時時受到踐踏和損傷,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旅也面臨巨大挑戰。希望你們頑強拼搏、無懼挑戰,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出一種永不言棄、敢于抗壓、不畏霸權的高尚骨氣,為人間真善美,為民族復興,為人類進步與世界和平作出我們華工人應有的貢獻。
三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強基創新,蓄中華民族“底氣”,蓄華工人“底氣”。
底氣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是毛主席和共產黨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革命自信,是“嫦娥登月、天問落火、北斗引路”的成功宣示,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的宏偉目標與誓言。
然而,所有的底氣都來自才華與汗水、奮斗與堅持。個人要成功,民族要復興,人類要發展,離不開艱苦奮斗,離不開不屈不撓,離不開強基創新。華工校訓“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的主旨就是要培養華工學子創新的精神與價值觀,就是要練就華工學子的堅硬“底氣”。
華工既有嚴謹務實的傳統,又有寬容“異想天開”的氛圍。新時代華工青年,應該強基固本、厚積薄發,須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但又要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做大學問,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人類發展作出有價值的創新。華工不僅擁有一批功底深厚、底氣十足、勇于創新的教師,譬如黃飛教授、曹鏞院士和馬於光院士最近剛剛在Nature上發表超高導電有機材料研究成果;譬如陳克復院士及其教師團隊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不僅為造紙行業和青山綠水作出重要貢獻,也實現了華工和廣東省內高校零的突破;譬如前沿軟物質學院青年教師在海外大師的帶領下,今年獲批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中面上項目通過率高達60%,等等。而讓人驚喜的是,華工更有一批包括你們在內的充滿激情、不怕艱辛、胸懷大志的青年學子。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世界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夢想的全球盛會,學校不僅在2020年成功承辦了第六屆大賽,還在歷屆比賽中取得了18金、22銀、7銅的優異成績,其中首屆大賽的亞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2006級本科生陳第,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入選了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在你們中間,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新生洪立銘,本科期間就是華工方程式賽車隊隊長兼車手,他所在的方程式賽車隊,在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中,共獲得過9項全國第一、10項全國第二、6項全國第三。但是這些成功的背后,這些底氣的背后卻是不為人知的日日夜夜的深思與實踐,時時刻刻的訓練與汗水。
同學們,為了鍛造你們的底氣,華工老師和領導們在黨和國家的指引下,在教育部、廣東省和廣州市的大力支持下,無論從校園的硬件建設上還是從育人的范式與方法上,都進行了長期堅持不懈的改革與創新,在這里,你會體會到眾多校內外和海內外名師帶給你的啟迪與指引,會體會到智慧教室、研討教室、大型研究平臺和國家級研究平臺帶給你的提升與成長,會體會到多學科交叉教師團隊和在地國際化培養范式帶給你的“脫胎換骨”的體驗,會體會到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培養模式對你“三觀”和人格魅力的塑造,會體會到科技創新+創業雙導師貫通式培養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會體會到大型企業對你成長過程及后續就業的支持與接納,很多很多……
華工不會教你被動地學,不會教你為學而學,而是會引導同學們真誠向學、激情向學,建立同學們一生崇尚學習尊重科學的精神,建立同學們學以致用貢獻人類的情懷,賦予同學們善于學習、精于創新、敢于攻堅克難的本領與底氣。
親愛的同學們,真心希望你們珍惜華工先進而美妙的平臺,珍惜有智慧有大愛的教師,奮發圖強,不斷蓄積華工人的底氣,成長為引領未來的創新、創業、創造人才,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世界發展與和平穩定的中堅力量。
九萬里風鵬正舉,舉目起壯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曾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同學們,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華工人”這個新的身份,就意味著新擔當、新使命,你們只有不斷長志氣、硬骨氣、蓄底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才能續寫“華工人”新的輝煌。
我堅信,新起點澎湃新氣象,百年歷史積淀的華工因為你們更加充滿活力,你們奮斗的青春身影將是華工最美的風景!我堅信,新使命激蕩新動能,華工將擔負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你們追逐理想、展翅高飛的天空將無比遼闊!我堅信,新征程當有新作為,希望你們向新出發、加速奔跑,跑出新時代華工人的新成績,讓青春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綻放光彩!
祝同學們在華工學業順利、身心健康、夢想成真!
謝謝大家!
|
關于華南理工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