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在2022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2年9月9日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 |
|
做有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華農人——在華中農業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李召虎
親愛的同學們、在線的家長朋友們: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2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慶祝4798名新同學在華農開啟大學生活。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代表校黨委書記高翅老師對獅子山的“新主人”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因為疫情不能進校看一看的家長朋友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歉意!請家長朋友們放心,我們將盡己所能,為孩子們的學習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廣闊的平臺!疫情形勢好轉后,歡迎大家走進華農山水校園,參觀校園美景,領略人文精神。今天還有412名新生因為疫情不能來校報到,但學校老師始終牽掛著你們,期盼你們早日來校。
同學們,從接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我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華農人。這個身份將伴隨我們一生。這個身份意味著,你已成為這所有著124年辦學歷史的大學的一員,是這所大學的新主人。這所大學的未來,需要同學們去探索、去發現和去創造。華農所承載的強農興農的使命,將由我們共同來承擔、完成和實現。
開啟人生新征程,如何才能做好一名華農人?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堅持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相統一。遠大抱負就是“志”,腳踏實地就是“行”。有遠大抱負,才能看得更遠;能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遠。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統一于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時的殷殷囑托:“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做到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相統一,首先,要立大志敢創新,做一個有夢想的華農人。在我們校歌中,有這樣一句話:“宏農學,揚國光,日新永無疆”,它傳唱自1942年的《湖北省立農學院院歌》。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學校前身湖北省立農學院西遷恩施堅持辦學,師生面對山河破碎、國家危難,將內心深處的期盼和追求譜寫成詞曲,“宏農學,揚國光,日新永無疆”正是當時師生們的精神共識。80年來,這一志向激勵了無數師生向著科技的前沿、向著服務人類、服務國家的未來不斷邁進。
我們學校生豬遺傳育種團隊的奮斗歷程就是很好的例子。上世紀70年代,為了滿足國家出口創匯需求,熊遠著院士利用數量遺傳學理論,培育出我國首個瘦肉型豬品種——湖北白豬,成為我國創外匯最多的品種。90年代初,分子育種技術起步,團隊開始布局豬基因組與育種新方向,趙書紅教授在國際上率先繪制出涵蓋品種信息和組織類型最廣的豬基因組精細圖譜。近年來,團隊又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算法推動“智慧育種”,趙老師和青年教師劉小磊教授等進一步建立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打破了國外算法、軟件雙重知識產權壟斷,將豬育種計算效率提高近100倍。
同學們作為新時代青年一代,更要有領跑世界的決心和勇氣。唯有如此,我們國家才會強大,民族復興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開啟大學生活,也就開啟了創新之路,學習方式、思維方式都要發生改變。要保持質疑和創新的習慣,頭腦中時時帶著問號,不滿足于做知識的接受者,要嘗試去做知識的更新者、創造者,始終追求卓越,做到日新永無疆!
第二,致廣大而盡精微,做一個有本領的華農人。“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長之理,成事之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03級本科校友廖國瑞作為航天發射任務01指揮員,先后承擔了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他有“致廣大”的雄心壯志,心懷航天報國夢想;也有“盡精微”的工匠精神。為了確保大型火箭發射零窗口的要求,廖國瑞在每次發射任務的半年前,就會帶領團隊無數次演練優化發射流程。他經歷過10秒倒計時非常重要的指令信號沒有到來的緊急時刻,也扛過發射前兩處閥門輕微泄露,連續通宵排除故障的巨大壓力。他說,面對壓力也好,緊張也好,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四個字:精益求精。
做到“致廣大而盡精微”,關鍵是要練強內功。這份內功,既包括知識學習,通過不斷地學習積累,構建起個人的知識體系。更包括在閱讀經典、勞動教育、文化體育活動、社會實踐中強化獨立主體意識,培養健全人格,做到求真崇善尚美,構建起個人的意義世界。而作為基礎的,是有一個好的身體、堅強的體魄。生科院2022屆畢業生王宇晴同學大學期間有個習慣——跑步。大一學年,她以539圈的成績獲得環湖跑全校女子第一名。每年她都會參加校運會,從800米、1500米,再到3000米、5000米,連續兩年奪冠,同學們都喊她“長跑女孩”。她說,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跑”意味著運動,更意味著意志、挑戰和堅持,是她在5平方公里山水校園自由探索、勇敢嘗試、不斷追尋的縮影。王宇晴同學大學期間每年獲評“三好學生”,當選學校“十佳大學生”。青春路上,同學們也要習慣奔跑、愛上奔跑,靜下心完成從人生的一個里程碑跑到下一個里程碑的日積月累。千難萬難,只要行動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奮斗才有出路。
第三,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做一個有擔當的華農人。8月31日,我參加生科2201班班會時,和同學們聊起了到華農的第一印象。不少同學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校園很大。我想,華農的大,不僅大在校園的占地面積,更大在她一直以來為國家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大在它對農業和農民、對生命和人類的大愛。去年,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我校傅廷棟院士獲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傅院士從事雜交油菜育種60余年,帶領團隊培育近60個油菜品種,被稱為“世界雜交油菜之父”。他帶領團隊經過十幾年的鉆研,培育出了低芥酸、低硫苷的油菜品種,在全國推廣種植一億畝,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人民營養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像傅院士這樣的科學家、校友還有很多,他們身上都有“立己達人”的大愛情懷。大學是大家獨立生活的起點,是邁向社會的連接點。在這個關鍵節點,同學們要在國家、民族、人類未來的大視野中思考自己的未來,自覺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到國家和時代的進步中。“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看似遙遠而宏大,其實關乎同學們如何度過大學生活的每一天,如何做好當下的每件事。當你知道你是為何而奮斗的時候,你就不會選擇躺平,也不會盲目內卷,能夠持續作出更有長遠價值和意義的選擇,能夠在平凡的崗位和生活中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同學們,因為疫情,今年的開學安排做了些調整。這也再次告訴我們,我們身處一個飛速變化、大變局的時代,人生路上,將會充滿各種各樣的變化,適應變化方能更好的駕馭人生。如果能做到遠大抱負與腳踏實地相統一,那么面對任何變化,你都能做到坦然看待、從容面對、戰勝挑戰。希望同學們心懷夢想、身有本領、肩有擔當,在全新的環境里成就更好的自己、創造更加卓越的未來!
|
關于華中農業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