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一場課程海報展,讓環保理念植入師生心間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5年5月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
4月21日至4月24日,一場以“可持續消費者的一天”為主題的課程海報展在教學樓大廳展出,吸引了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師生駐足欣賞。作為《環境管理》課程的考核內容之一,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圍繞主題自主設計海報,經過評選,15份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在展覽中將綠色環保理念傳遞給全院師生。

在海報設計中,學生們辯證地審視消費者與企業在氣候變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提出既能促進可持續消費又能提供商業機會的新服務或產品方案。講師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M. Goettker)表示,《環境管理》這門課程幫助學生理解了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具備的雙重特性——既可以成為加劇問題的源頭,又可以通過采取措施,成為減緩問題的關鍵力量。“通過將海報設計納入教學實踐,可以引導學生從被動輸入到主動輸出,同時有效增強了學生知識的系統化整合和建構能力。這些海報不僅展現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視覺設計能力,更體現了其創新意識與商業敏銳度。”

為深化師生對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理解,克里斯蒂安老師邀請上海可持續發展企業的顧問丹妮拉(Daniela Essenpreis)開展專題講座。丹妮拉系統地比較了傳統線性經濟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模式與循環經濟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模式的本質區別,指出這一轉變不僅是生產方式的革新,更是思維理念的升級。她向同學們介紹了生命周期清單(LCI)工具,深入解析了產品或服務在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同時,丹妮拉借助豐富的案例,生動闡釋了循環經濟對企業實現“凈零”目標的重要意義,以及企業踐行循環經濟模式的必要性與效益。

講座結束后,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彭珮珺分享道:“《環境管理》這門課程讓我對氣候變化、企業責任以及可持續發展有了系統性的理解,今天講座的內容很好地補充和延伸了課程所講的理論。我們往往只關注‘環保材料’的優點而忽略了其在生產和回收過程中可能帶來的二次污染;而某些普通的材料,其實具備較高的可回收性。環保不僅是‘做與不做’,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以及‘怎樣看待’。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長遠來看也能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通過開展海報展和學術專題講座,《環境管理》這門課程不僅為學生構建了系統的知識框架,更為其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拓寬學生在環保領域的前沿視野。同時,為廣大師生創造了知識拓展與思維啟發的空間,有效打破了專業壁壘。未來,學院將繼續推進教學實踐創新,推動高質量教育教學資源的融合共享。
|
關于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