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長安大學院聞其詳 | 工程機械學院 |
http://www.gangguanzhidu.com 2024年4月25日 來源:長安大學本科招 |
|
學院介紹
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于2000年12月29日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筑路機械系、機械系、西北建筑工程學院機電系(部分)、交通部西安筑路機械測試中心,合并組建而成。辦學歷史始于1952年。學院主要從事機械工程領域的設計、制造和控制、高速公路機械化施工、養護與管理等方面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學院具有鮮明的工程機械特色,是國內著名的工程機械學府。
開設專業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四個本科專業,涵蓋了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程機械與智能控制、交通建設與智能裝備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卓越工程師)六個專業方向。此外,還設有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留學生班。
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電子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工程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學位授權點
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
特色培養
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重實踐、求創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掌握必備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畢業后能從事專業領域和相關交叉領域內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生產管理、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升學就業
學生考研上線率為38%,本科畢業生海外深造率超過了5%。近年來,隨著保送研究生的名額增加,一大批學生保送至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學院注重對外交流工作,通過參與留學生班建設、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本科生、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推動國際化進程。與英國卡迪夫大學合作開展夏令營活動,與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美國田納西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建立合作,提供多種出國交流機會,部分學生選擇國外留學。多名學生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日本九州工業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美國密歇根理工大學、北卡羅萊納大學彭布羅克分校、澳大利亞大學等深造學習。
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深造率達38.6%,推免研究生比例12-13%左右。畢業生主要選擇在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機電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和工程管理等工作。近年來,隨著工業革命的持續推進,畢業生就業呈現出選擇新興行業的趨勢,薪資待遇普遍高于其他工科專業。
學生分享
李永勝2019屆
長安大學2015級建筑機械專業方向本科生,榮獲2016-2017學年國家獎學金、英達社會獎學金、北斗杯科技創新大賽國賽優秀獎、數學建模競賽校三等獎、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校二等獎,并被授予工程機械學院優秀團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優秀學員、優秀志愿者等榮譽。優秀事跡在2018年2月28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長安大學建檔立卡的優秀學子。
學生感言
工程機械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對改善民生與提高國民生產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的日子里,我們的課程先從最基礎的高數、物理逐步過渡到力學、電學,打好一切基礎之后,便進入了與我們專業息息相關的專業課,在這里,我們將會進一步學到種種機械的構造與原理,循序漸進的掌握如何去設計各種機械。通過這一步步的探索,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領略機械的魅力,然后深深的愛上機械這個古老而又嶄新的行業!
郭宏偉2014屆
2010-2014年在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畢業后就職于一汽集團。先后擔任總裝技術員、項目負責人、智能制造主管、電子電器組長以及科室負責人職務,負責一汽集團智能駕駛檢測、智能駕駛艙測試以及整車軟件管理技術開發及攻堅工作,先后完成了13項國內首創技術開發,制定集團級標準40余項、申請專利9項、發表論文及相關文獻10篇。
學生感言
感謝長安大學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對我的培養,合理的課程安排讓我從事總裝技術時得心應手,很多課程都有應用場景,例如強度問題力學分析、尺寸鏈校核、機器人調試、PLC編程等等,還有一些課程如先進制造技術講授的協同設計,敏捷制造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概念對我負責的智能制造以及電子電器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本科期間的班長和兼職輔導員的經歷讓我在從事管理工作時如魚得水。正是在該專業四年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了我在公司快速成長。難忘的大學四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丁漢1982屆
丁漢,安徽省樅陽人,1978年從樅陽縣白云中學考進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機械制造工藝設備及自動化(制7801班)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電子工程專家。現為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9年,華中理工大學任教;1993年,受德國洪堡基金會資助,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進行客座研究;2009 年,出任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版專著3部,發表SCI論文15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
易小剛2005屆
易小剛,1981年從武岡二中考進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液壓傳動及控制專業。2005年博士畢業于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師從機械電子系龍水根教授。現為三一集團董事、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第八屆常委,湖南省科協第八屆、第九屆副主席,湖南省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委員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省優秀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長期從事工程機械產品研發與技術管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135項,其中3項獲中國專利金獎,5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2024年1月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
聯系方式
學院聯系人及咨詢電話(辦公電話)
賀老師:82334487
|
關于長安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gangguanzhidu.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